Page 19 - 森林浴
P. 19
1/ 尋根:人和自然連結共融 17
詩詞是一個感受大自然的媒介
詩詞是情感的一個載體,自古文人墨客,寫了不少田園詩,
也有不少描繪萬物的詩詞作品。如唐代王維的《終南別業》,其
中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人歸隱田園後鍾情遊山
玩水,一日行到水流盡頭,就以為是一個完結,便隨意坐下,怎
料見到雲霧在眼前升起,水竟以另一生命形態展現在詩人眼前,
大自然的無窮變化往往會帶給我們驚喜。
宋人蘇東坡的詩詞,大家耳熟能詳,他的一首懷念在遠方弟
弟的詞《水調歌頭》,其中幾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便道出詩人借助月的
圓缺比喻人生的喜與悲和無常難測,抒發心中情懷。
繪畫是重現眼中的大自然
繪畫其實更能呈現出人眼中的世界,記得我的水墨畫老師曾
經講過,學習水墨畫需要經過寫生的階段,那就是師法自然。大
自然其實是一位好老師,很多畫家會走遍名山大川尋找最美的線
條、形態及色彩,透過畫家們的觀察與模仿重新描繪出大自然的
景致,也可以說,藝術創作是源於大自然。
大家或會留意,在中國的繪畫中尤其是文人山水畫,所見到
畫中的人物和人所設之建築,和巍峨峻嶺對比,也只不過是滄海
一粟而已。這代表著甚麼?古人都愛歌頌大自然的偉大,人和大
自然相比,往往自覺渺小到一個幾乎看不到的地步,而內心會不
期然有種敬畏和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