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香港老美
P. 112

街坊有話兒—彌敦道 190 號




                 很高興透過「考城學社」專頁,跟彌敦道 190 號原業主劉松娣女士的
             曾孫 Ms Amy  Chin 聯絡上。現已移居外地的 Amy 從她的媽媽 Virginia
             陳燕萍女士(今年已 82 歲)、曾祖母劉松娣女士及家族當年的僕人們口中,
             記下由二戰前夕至戰後的一段可歌可泣的二戰經歷。


             請分享一下彌敦道 190 號的源起。
                 我的曾祖母劉松娣女士 1888 年生於台山,及後嫁到美國予我曾祖父(陳
             公)。他們一家十口於 1930 年由美國舉家遷來香港定居。家中大小事務都交

             予曾祖母打理,而彌敦道 190 號由選址、出資到建成,都是由曾祖母一手包辦。
             曾祖母一生慈善,常常捐助教會和佛堂,而大樓據悉也是由一位法國建築師設
             計。大樓 1932 年動筆設計,風格跟附近玫瑰堂相鄰的教會醫院外觀相似,所
             以推斷該建築師可能跟教會有關聯。大樓的建材頗講究,由美國、法國及廣州

             運來,地板用上楠木,玻璃窗用上廣州的彩色玻璃,每層均設有抽水馬桶和浴
             室,時至 1937 年 4 月始建成入伙。地下是我們開設的一家西餐廳,名為「永
             青餐室」(Cafe Evergreen),主打雜菜湯、羅宋湯、自家製雪糕及燒牛肉,
             許多美國和英國的水兵在尖沙咀上岸後慕名而來,生活算是不俗。



             那麼二戰香港淪陷時,您們的生活狀況如何 ?
                 1934 年,我的祖父陳耀芳跟祖母馬雪貞在香港結婚。因祖父在美國出世
             長大,所以在港也是沿用西式婚禮,在九龍祐寧堂行禮,更登報報導婚事。

                 二戰前夕,全家勇敢地留港,日軍在 1941 年 12 月攻陷香港,而「永青
             餐室」亦同時被日軍佔領及徵用,讓日軍的初階士兵在這裡用膳。
                 曾祖母當時「一婦當關」(曾祖父已於二戰前夕的 1940 年 5 月離世),
             以一人之力照顧八房人(三位兒子,四位女兒及一眾工人),並巧妙地將一樓

             改建成儲物室,儲存食物及必需品。地下餐廳雖然被日軍徵用,但因利成便,
             餐廳有穩定的物資供給(有米,有日用品,和日軍的二手食物)。
                 在香港淪陷期間,曾祖母仍不忘關顧戰亂中有需要的香港人,為他們提


            第一章    建築之老美                       84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